新時代故事系列——「滴滴」與「快的」的贏家之路 (上)

106

新時代故事系列——

「滴滴」與「快的」的贏家之路 (上)

——改變生活的叫車模式之誕生、競爭和發展

2月

簡介︰

2013年,是中國內地的士市場翻天覆地的年代,叫車app百家爭鳴。當中「滴滴打車」及「快的打車」在混戰中後來居上,連番奮戰下,最後成功統佔中國內地叫車市場99.8%使用率[1]。它們的霸業改變了整個社會人民的生活習慣,從「招」車到「召」車,同時亦改變了整個根深蒂固的的士業營運模式,興起了「叫車」的潮流。

「滴滴打車」在2012年7月獲得天使輪融資110萬人民幣,發展至2014年12月已完成高達7億美元D輪融資。「快的打車」也在2012年11月取得16萬美元天使輪融資,至2015年1月亦已完成6億美元D輪融資。到底他倆是如何過關都將,制霸中國市場,擊退有如蜂群一般的對手呢?

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們這條嬴家之路吧。

 

第一章 舊時代

時代背景︰2012年.前

多年來,中國內地的士的數量雖有上升,不過人口上升的速度比之更快,因此的士市場中普遍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,對乘客來說,就是難找的士。與此同時,的士司機也有「空駛」的問題,這些的士市場問題就造就並成為了叫車app的契機。

中國首款叫車app在2012年3月誕生,名為“搖搖招車”。後來使用叫車app的乘客及的士司機愈來愈多,據兩大叫車app“快的打車”和“嘀嘀打車”官方公佈,截至2014年3月底,前者的全國乘客用戶數量達1億以上,司機用戶數超100萬;後者總使用者量亦達1億,軟體覆蓋城市超過170個。叫車app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士市場的營運模式,而在探討叫車app的成功及影響力前,我們可先瞭解一下叫車app出現並取得成功的背景和原因,也就是瞭解叫車app在的士市場中的生存空間和其發展價值。

1.1. 潛在市場大

全國城市的士數量和全國城鎮人口每年都在上升,在2012年叫車app誕生前,全國城市的士數量已達126萬(表1),全國城鎮人口也接近7億(表2),而據國家統計局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中[2]顯示,全國15周歲以上人口占比為83.39%,也就是說,假設15周歲以上的城鎮人口都具有使用叫車app的設備,那叫車app的潛在使用者就有5.7億。叫車app有5.7億人口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價值,用戶涵蓋司機和乘客,而且全國人口每年都在上升,可見叫車app的潛在市場巨大。

1. 2008-2011年全國城市的士數量

年份 城市的士數(輛)
2008年 97萬
2009年 97萬
2010年 122萬
2011年 126萬

(來源: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[3]、智研資料研究中心[4]

2. 2008-2011年全國城鎮總人口

年份 全國城鎮總人口
2008年 62403萬
2009年 64512萬
2010年 66978萬
2011年 69079萬

(來源: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)

1.2. 市場需求高

潛在市場屬於發展條件和誘因之一 ,而發展的效果就需要考慮到實際的供求問題。從表3一些中國大城市的的士市場供求情況來看,以北京為例,北京2004年常住人口為1493萬[5],的士數目為6.6萬[6],人口與的士比率為226人/輛,8年後的2012年,常住人口增加至2069萬,可是的士數目同為6.6萬,因此人口與的士的比率就由226人/輛升至310/輛。純理論地說,也就是2004年是226人爭一輛的士,2012年就有310人爭一輛的士。

再看表4,中國一些大城市日均打車人次就有100至300萬,這數位還沒有包括打不到車的乘客和司機載客之間“空駛”的時間,可見打車的需求是超過100至300萬這範圍的。可是政府在90年代開始實行的士數量管制,的士數量不能隨便增加。(以北京為例,政府在1994年發佈《關於1994年控制的士總量增加的通知》,宣佈不再審批新的的士公司;2000年,發佈《關於整頓本市的士行業和企業意見的通知》,要把的士企業總數控制在200家左右,車輛總量控制在6萬輛左右;2012年發佈的《北京市“十二五”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》亦重申的士數量限制在約6.6萬輛[7]) 人口增加而的士數目不增加,或是的士增加的速度追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的話,就會出現或加劇供不應求的情況。

3. 2012年末中國各城市的士供求情況

城市 常住人口(萬) 的士數目(萬) 人口與的士比率 (人/輛)
北京 2069 6.66 310/輛
上海 2380 5.02 474/輛
天津 1413 3.20 441/輛
深圳 1054 1.48 712/輛
成都 1417 1.75 809/輛

(來源:智研資料研究中心[8]、北京市統計局[9]、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[10]、成都市統計局[11]、深圳市統計局[12]、天津市統計局[13]

4. 2012年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四大城市日均打車人次統計

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
打車人次(萬人次) 190 292.45 200 116.63

(來源:智研資料研究中心《2012-2016年中國的士市場監測與投資前景調研報告》[14])

1.2.1. 乘客需求:打車時間長

的士供不應求就會出現乘客打車等候時間增加,甚至打不到車的乘客數量增加的情況。據2013年《公共服務藍皮書》資料顯示,2013年全國有超過54%被訪者表示打車等候時間超過20分鐘,較之2012年提高近20個百分點。有些乘客更表示在打車高峰時間試過超過一小時也打不到車,可見的士供不應求的情況頗為嚴重。也就是說,市場對的士的需求高,而且愈來愈高。

1.2.2. 司機需求:“空駛”問題

對的士司機來說,雖然的士市場是求多於供,可是的士供應者與需求者互相是“不可預見的”,雙方並沒有一個好的平臺連結,結果造成供應者與需求者以“隨機”的關係連結,也就是傳統的士司機“隨街找客”的營運方式。在遇上“隨機需求者”與另一些“隨機需求者”間,就會產生“空駛”問題。所謂 “空駛”就是的士沒有接載乘客時的運行情況。在“空駛”時,司機就是在單方面地付出成本(油費、租車費等),而沒有收入。

另外,在的士市場中,乘客一般都沒有固定集中地,而且分散在整個市場 (城市)中的不同角落,雖然火車站、機場等為的士司機提供了固定客源,可是這些地方一般都偏離內城區,也就是說,如果司機把乘客從機場載到內城區,然後再回到機場這固定客源地的話,從內城區到機場這段過程亦會引起“空駛”問題(如無遇上“隨機”的乘客的話)。

以北京為例,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2013年公佈的《北京市的士租價調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費動態調整機制的聽證方案》裡面提到“根據的士計價器記錄資料和市發展改革委成本調查隊成本監審情況,2012年本市的士單車月均行駛里程約7480公里,月均載客里程約5088公里”這某程度上是說明,北京市每輛的士每月有2400公里是在“空駛”,也就是說,的士供應者有超過三成的時間是沒有與需求者接觸的,這三成時間,的士司機都只有成本支出而沒有收入。

“打車時間長”和“空駛”的問題在中國各大城市都存在,大同小異。在高需求的市場環境下,叫車app就應運而生。叫車app在解決打車問題上,著眼於的士的供應方法,而非的士的供應量。叫車app的策略就是把的士的公共服務私有化,把的士營運方式變成“個人任務為本”,讓的士供應者與需求者達到有效的連結。為何叫車app能成功把的士公共服務私有化,原因在於政府對的士行業的定位不明確,這縫隙為叫車app帶來了發展空間。

1.3. 定位不明確

2013年,上海市人大代表江小青在參加市交港局座談會時提出,目前上海的士行業經營困局癥結在於定位不清,並建議儘快為的士行業做出行業定位。[15]

的士到底算是公共交通工具還是私人交通工具,到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分類決定。根據住建部2008年發佈的《城市公共交通工程術語標準(CJJ/T 119-2008)》,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地區供公眾乘用的各種交通方式的總稱[16]。的士的確是在城市地區供公眾乘用的交通工具,因此根據此定義,城市的士是屬於城市公共交通的。可是中國不少城市的路段或彎道對的士會出示禁牌,而公車除外。在這情況下,的士又被視作私人交通工具處理,而的確,的士並不像一般公共交通如大巴、地鐵那樣有固定路線,以“路線為本”。反而,的士可以像私人交通工具那樣,沒有固定路線、固定班次為公共乘客服務,其運行跟私人交通工具那樣,以“目標為本”(或“個人任務為本”)。

定位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屬於不同的交通系統,它們有各自的任務和要遵守的規則,比如說,公共交通的意義是公眾共用的交通工具,換言之,公眾使用的機會和權利應該是平等的。相反,私人交通服務的物件是個體,或是按擁有者意願而定,服務物件並非公眾,因此沒有“公平使用”的概念。

往往為了保障公共交通達到“公共”的公平原則和公眾利益,政府都會插手管理,儘量保持車資劃一和穩定,並不會把各公共交通工具完全交由市場主導。相反,私人交通原本應只限於私人使用,也就是私人交通工具的擁有者和服務物件都應該是同一人,或同一人的生活圈子,當中不應涉及商業利益。後來即使私人交通工具意義延伸到私人公司的交通工具,也就是把私人交通工具由非牟利改至牟利,或改至擁有者或擁有公司設下的目標,不管如何,私人交通系統裡不需遵行“公平”的原則,也就是如果私人交通工具用作牟利的話,其擁有者需自負盈虧。

從的士的營運情況來看,政府有插手管理車資問題,如2006年4月北京市發改委公佈調價方案,把的士起步價格提高,從1.2元/公里提升到2元/公里。可是的士的服務模式卻沒有包含“公平”的需要和原則,而且,的士的營運模式很多時都是由的士公司自負盈虧,例如的士公司互相兼併(北京1993年的1085家的士公司,到2000年只剩下銀建、金建、新月聯合、首汽、京誠聯、北汽九龍、北方7家大型公司[17])、不同的士公司設立不同的的士承包制度和不同金額的租車費等。因此,雖然政府插手管理的士計費器的價格,但的士本來是沒有“公平”理念和原則的交通服務,而且營運方式是自負盈虧,在沒有明確定位的情況下,的士的營運就不用必需地遵守公共交通系統的制度並受其限制。的士的定位不明確,為叫車app帶來了誕生和發展機會。

(續)

2月(2)

[1]薛松(2015). 快的滴滴合併被舉報涉嫌壟斷. 廣州日報. <http://finance.people.com.cn/BIG5/n/2015/0217/c1004-26578402.html>

[2]國家統計局,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(2010).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. 3-1 全國分年齡、性別的人口. <http://www.stats.gov.cn/tjsj/pcsj/rkpc/6rp/indexch.htm>

[3]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(2013). 1998年-2011年城市計程車數量統計表. 交通科技資訊資源分享平臺. <http://www.moc.gov.cn/zhuzhan/tongjigongbao/hangyenianjian/201009/t20100927_844779.html>

[4]智研資料研究中心(2014). 2012年國內計程車市場分析. <http://www.abaogao.com/c/yunshu/O116514U0A.html>

[5]中國統計年鑒(2005). 各地區總人口和出生率、死亡率、自然增長率(2004年). <http://www.stats.gov.cn/tjsj/ndsj/2005/indexch.htm>

[6]北京市政府 新華網(2006). 北京計程車經營模式調查:自1994年以來數量沒變. 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計程車行業管理的意見》. <http://business.sohu.com/20130204/n365501102.shtml>

[7]中國青年報(2012). 北京計程車:十年撼不動的利益格局. <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local/2012-08/22/c_123613485_2.htm>

[8]智研資料研究中心(2014). 2012年國內計程車市場分析. <http://www.abaogao.com/c/yunshu/O116514U0A.html>

[9]中商情報網(2013). 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2069萬人. <http://www.askci.com/news/201302/12/1218343660174.shtml>

[10]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(2013). 2012年人口自然增長情況. <http://www.popinfo.gov.cn/dr/stat/ssh/201352/000000003500041001134726690.html?openpath=spfp/stat/ssh>

[11]成都日報(2013). 2012年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. <http://www.cdrb.com.cn/html/2013-04/18/content_1830824.htm>

[12]深圳市統計局(2013). 深圳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. <http://www.sz.gov.cn/tjj/tjj/xxgk/tjsj/tjgb/201304/t20130412_2127275.htm>

[13]今晚網-今晚報(2013). 2012年天津市人口發展狀況發佈 常住人口1413萬. 2012年天津市人口發展狀況報告. <http://news.jwb.com.cn/art/2013/4/4/art_179_2654272.html>

[14]智研資料研究中心(2014). 2012年國內計程車市場分析. <http://www.abaogao.com/c/yunshu/O116514U0A.html>

[15]天拓諮詢(2013). 上海計程車行業定位事件分析. <http://www.tianinfo.com/news/news5001.html>

[16]知乎網(2011). 城市公共交通是否包括計程車?鼓勵計程車運營、加大計程車供應量,是否有助於緩解公共交通壓力?. <http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855121>

[17]中國青年報(2012). 北京計程車:十年撼不動的利益格局. <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local/2012-08/22/c_123613485.htm>